产品认证有哪些模式_总结为8种

2022-07-04   •   admin

国际上通用的产品认证模式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8种:

第1种认证模式——型式试验:按规定的方法对产品的样品进行试验,以证明样品是否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的全部要求;

第2种认证模式——型式试验+认证后监督(市场抽样检验)。这是一种带有监督措施的认证制度,监督的方法是从市场上购买样品或从**商、零售商的仓库中随机抽样进行检验,以证明认证产品的质量持续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第3种认证模式——型式试验+认证后监督(工厂抽样检验)。这种认证制度与第二种相类似,这是监督的方式有所不同,不是从市场上抽样,而是从生产厂发货前的产品中随机抽样进行检验;

第4种认证模式——型式试验+认证后监督(市场和工厂抽样检验),这种认证制度是第二种和第三种的综合;

第5种认证模式——型式试验+工厂质量体系评定+认证后监督(质量体系复查+工厂和/或市场抽样),此种认证制度的显著特点是在批准认证的条件中增加了对产品生产厂质量体系的检查评定,在批准认证后的监督措施中也增加了对生产厂质量体系的复查;

第6种认证模式——工厂质量体系评定+认证后的质量体系复查,这种认证制度是对生产厂按所要求的技术规范生产产品的质量体系进行检查评定,常称为质量体系认证;

第7种认证模式——批量检验:根据规定的抽样方案,对一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并据此对该批产品是否符合认证标准要求进行判断;

第8种认证模式——100%检验:对每个产品在出厂前都要依据标准经认可独立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产品认证有哪些模式_总结为8种(图1)


以上8种认证方法中,第6种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第5种是通行的产品认证模式,其认证结果的可信度较高。因此,这两种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也是ISO向各国**的认证制度,ISO和IEC联合发布的有关认证工作的国际指南,均以这两种认证方法为基础。

分析产品质量认证的8种模式以及组成这些模式要素的基本内容,可以发现,设定产品认证模式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地控制产品的质量安全状态,即对产品认证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力度。随着工业产品工艺水平的提升、科技含量的增长,以及用户对产品质安全的要求的提高,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有关产品认证的模式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演变产生了当今合格评定程序所采用的各种模式及不同模式的组合,以适应不同产品的质量安全的控制和合格评定程序的要求。以欧盟为例,目前欧洲各国使用的、以欧盟指令发布的各种常用合格评定程序(ConformityAssessmentProcedure)的模式(Module),就包括了8种基本模式和6种派生模式两类,将其内容进行不同组合,产品制造商就可以根据企业和产品的不同情况,选择与其产品类型、所涉及的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控制模式。2004年,ISO组织发布了取代ISO/IEC导则2:1996的ISO/IEC17000:2004《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标准,对合格评定活动的核心词汇和概念进行了恰当的定义,同时规定了进行合格评定活动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期-个变化是用“合格评定制度”这一新的概念代替了原先的“合格评定模式”。同年,ISO发布的新版ISO/IEC导则67:2004《合格评定---产品认证基础》标准,也采用了“产品认证制度”这一新概念代替了原先的“产品认证模式”。该标准依据现有实践,重新识别了产品认证制度的各种要素,给出了对产品认证制度的指南。

在规定了产品认证的各项基本原则以后,标准用一个矩阵图给出了产品认证中一些具有通用性和普遍性的要素,用这些要素和要素组合,就可以建立和构成产品认证的6种制度。

<script>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6844225bf949cff65b89ec7139b9ad0f";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