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日本和韩国强制eCall认证的核心要求及最新政策梳理(截至2025年8月):
1.认证依据与法规:
-核心标准:联合国UN-R144条例(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需通过E-mark认证。
-本地化要求:
紧急呼叫需接入日本指定公共安全应答点(PSAP),支持日语语音交互。
定位系统需兼容GPS+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定位误差≤50米。
2.适用车型与时间:
-强制范围:2018年7月19日起,所有M1(乘用车)、N1(轻型商用车)类新车必须配备。
-豁免情况:年产量<75辆的小批量定制车型(如特种车辆)。
3.技术要求:
-通信协议:支持4G LTE网络(传统2G/3G已逐步淘汰),需通过VoLTE语音传输测试。
-碰撞触发:系统需在碰撞后60秒内自动激活,并传输最小数据集(MSD),包括车辆位置、VIN码等。
-环境可靠性:通过极端温度(-30°C~85°C)和振动测试(ISO 16750)。
4.认证流程与测试:
-测试设备:需使用安立知MD8475B讯令测试仪模拟PSAP通信,验证UN-R144附件11的合规性。
-整车碰撞测试:参考UN R94/R95标准,验证事故后系统稳定性(单次测试成本可达数十万元)。
-周期与费用:认证周期约8-12周,费用因测试复杂度而异(通常数万美元)。
二、韩国eCall认证:
1.认证框架:
-法规依据:UN-R144条例,整合至韩国KC认证体系(安全+EMC+无线电三合一)。
-本地化适配:紧急号码为112,需支持韩语语音提示及韩国运营商网络(如SK Telecom、KT)。
2.适用车型:
-强制范围:2018年7月19日起,M1/N1类新车强制配备(与日本同步实施)。
-新增要求(2025年更新):
电磁兼容(EMC)测试升级至KS X 3126标准(同步ETSI 2020版),新增5G毫米波频段兼容性测试。
2025年12月1日起强制执行新EMC标准,过渡期仅6个月。
3.核心技术要求:
-定位精度:动态定位误差≤150米,支持GPS+格洛纳斯双模。
-网络兼容性:强制4G/5G支持,弱场环境下呼叫成功率≥99%。
-数据加密:传输需符合韩国《个人信息保**》(PIPA),防止数据泄露。
4.认证流程:
-测试机构:需通过KOLAS认可实验室(如韩国无线电研究总署RRA指定机构)。
-关键测试项:
EMC抗干扰(新标KS X 3126)、语音通话质量(延时≤100ms)、断电后备电池续航≥10分钟。
-周期:4-8周(因EMC新规可能延长)。
三、日韩eCall认证对比与关键差异:
项目 日本 韩国
定位系统 GPS+QZSS(误差≤50米) GPS+Glonass(误差≤150米)
语言要求 日语语音及界面 韩语语音及界面
通信协议 4G VoLTE(逐步淘汰2G/3G) 4G/5G(新增毫米波测试)
测试重点 UN-R144协议一致性+整车碰撞 KC-EMC新标+网络弱场性能
过渡期政策 无新增过渡期 EMC新标过渡期至2025年12月1日
四、企业合规建议:
1.日本市场:
-优先选择预认证通信模组(如高通车载平台),减少碰撞测试成本。
-与本地PSAP服务商合作(如本田技研合作方),确保紧急呼叫链路畅通。
2.韩国市场:
-立即升级EMC设计,满足KS X 3126新标(尤其5G/Wi-Fi 6E设备)。
-整合KC标志(安全+EMC+无线电)于产品标签,避免清关延误。
日韩均强制遵循UN-R144,但日本侧重定位精度与语音交互,韩国则强化EMC及本地网络兼容性。2025年韩国EMC新标是最大合规挑战,建议联合授权实验室(如蓝亚检测:13632500972)加速测试。